在隋文帝在统一了南北朝之后,下诏在五岳圣地各修建寺院一座。而五岳正是道教五行观念下的五座神山。正因为隋文帝首先承认了五岳的“神灵”地位,才将崇尚的“佛”立于五岳之上。到唐代的历代帝王自称为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事实上,此时在政治上取“佛道并行”之策,而在艺术文化领域道教思想始终贯穿于佛教美术的始终。道教虽然退出了社会思潮的主角地位,但由于其几千年形成过程的深厚根基,他不可能从人们的思维中消失,而是以一种更含蓄的方式存在着。
宋元明清时期的道教与佛教始终是此消彼长、或互为有无的。佛教经历了几跌几落,道教也随之几起几伏,更多的时期都是佛道并行的。政策上如此的变换直接的后果就是佛与道思想系统的互相渗透。在艺术领域自然是集二者之精粹,为我所用。
纵观中国装饰图案发展历史,从始至终无不强烈的体现着道教对天地万物的理解方式。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道教在中华图案艺术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不可替代的根源性影响。
三、道教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与表现
1、 道教丰富了陶瓷的品种
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道教的图案、文字、符号就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这对于陶瓷品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俑来说,就有三尊、五祖、七真等天尊、帝君、真人及各种神仙的雕像等等;同时各式各样的炉、钵、瓶、缸、杯、碗、壶、塔、阁、龛、尊、盆等也出现了;在造型艺术上,出现了扁肚瓶等形态各异的品种;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专用于佛事的法器和祭器,如香炉等。
2、 道教是陶瓷的装饰图案更加广泛
在道教发展过程中,是陶瓷的装饰图案和纹样更加的广泛。
图案中最脍炙人口的“八仙过海”神话中的八位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都是修炼成仙的凡人,其中李铁拐为乞丐,钟离权为将军,张国老为商贩,吕洞宾为书生,和仙姑为农妇,蓝采和为艺人,韩湘子为纨绔,曹国舅为达官,基本上囊括了社会的各种行业。所以,“八仙”组合所暗示的实际上是人人皆可成仙得道的道教旨意。这些仙人也是吉祥图案中的人物,就连八位仙人所用的道具:葫芦、扇子、渔鼓、荷花、花篮、宝剑、箫管也成了吉祥图案,称为“暗八仙”。许多民间流传的故事都以“八仙”为主题如“八仙仰寿”、“八仙庆寿”等,这些都体现了现实世界的人们对神仙世界的企慕与对现实世界的热惰追求。此外,西王母、天皇、玉帝等神仙形象也被运用到陶瓷图案中。
运用到陶瓷中的各种纹样,它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了“阴阳五行”说以及道教所追求的吉祥如意、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等思想。在陶瓷上的日月、星云、山水、岩石等,窝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山海年长;水仙、扇子、鱼、编蝠、鹿等图形,象征福、禄、寿、善、裕;松柏、灵芝龟鹤、龙凤等图形象征长寿、祥瑞等;这些反映了人们祈求神灵保护及把某种动物视为祥瑞的心理。